党员之家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员之家 > 正文

人民日报: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2023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第9版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提升我国数字文化建设水平?如何更好让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如何加强网络空间文明交流互鉴?本期,转摘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推动新时代数字文化建设展现新图景”部分观点,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文中指出,新时代以来,数字文化建设所以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擘画数字文化建设,既有理论上的创新,又有工作部署上的要求;既有布局谋篇上的高瞻远瞩,又有制度建设上的立柱架梁,为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培育工作,提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重要要求,强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大势,明确提出数字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模式。新时代,我国网络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增强,数字文化建设进入发展繁荣新阶段。

文中指出,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正确指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新时代数字文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结出丰硕成果。数字文化精品创作活力涌现。一系列有内容、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在网络空间激发情感共鸣,网络内容建设的创新活力持续显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2278万。同时,深入实施新媒体传播工程,开展“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等,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氛围;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文中指出,网络空间文明交流互鉴深入广泛。网上文化交流共享渠道加快拓展,不同文明在网上对话沟通、互学互鉴更加广泛深入,互联网成为展示世界多彩文明的重要平台。“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集信息发布、展览展示、版权交易、互动交流于一体,为各国视听机构、视听节目和技术设备展示交流提供渠道;多语种“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以图片视频等推介1500处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项目吸引五大洲16家国家级博物馆参与;等等。互联网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新桥梁。

文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把“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我们要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文中指出,继续通过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生态,在网络视听领域确立更严格、更规范、更明晰的行业标准。继续加强对网络文艺创作的引导,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艺精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